上一页|1|2|3|下一页
/3页

主题:春节的吃货秘籍~舌尖上的中国:吃货眼中的美食地图

发表于2013-02-19

【代表美食】

西湖醋鱼

此菜相传出自“叔嫂传珍”的故事:古时西子湖畔住着宋氏兄弟,以捕鱼为生。当地恶棍赵大官人见宋嫂姿色动人,杀害其兄,又欲加害小叔,宋嫂劝小叔外逃,用糖醋烧鱼为他饯行,要他“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处”。后来小叔得了功名,除暴安良,偶然的一次宴会,又尝到这一酸甜味的鱼菜,终于找到隐名循逃的嫂嫂,他就辞官重操渔家旧业。后人传其事,仿其法烹制醋鱼,“西湖醋鱼”就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。西湖醋鱼选用鲜活草鱼,经饿养1~2天,促使其排尽泥土味,并采用活杀现烹,不着油腻菜品,色泽红亮,酸甜适宜,鱼肉结实,鲜美滑嫩,胜似蟹肉,风味独特。

东坡肉

此菜相传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故事。宋元佑年间(约公元1090年),苏东坡出任杭州刺史,发动民众疏浚西湖,大功告成,为犒劳民工,吩咐家人将百姓馈赠的猪肉,按照他总结的经验:慢著火少著水,火候足时他自美,烹制成佳肴。与酒一起分送给民工,家人误将酒肉一起烧,结果肉味特别香醇可口,人们传颂东坡的为人,又将此独特风味的块肉命以“东坡肉”。

西湖莼菜汤

西湖莼菜汤选用杭州西湖特产的鲜药菜和鸡脯丝、火腿丝永制而成,故又名“鸡火莼菜汤”,此菜鲜莼翠绿,滑嫩清香,鸡丝白净,火丝嫣红,色彩鲜艳,汤清味美,是一道具有杭州风味的浙江名菜。系用杭州西湖特产的莼菜与熟鸡脯肉丝、熟火腿丝,加上高级清汤、精盐、味精、熟鸡油汆制而成。菜肴色彩谐和,汤莼味美,莼菜鲜嫩润滑,脍炙人口,突出了地方风味特点。

干炸响铃

干炸响铃是用杭州地区著名特产一泗乡豆腐皮制成的千炸响铃,以色泽黄亮、鲜香味美,脆如响铃而被推为杭州特色风味名菜之列,受到食者的欢迎。泗乡豆腐皮产于杭州富阳东坞山村,故又名东坞山豆腐皮。它已有1千多年的生产历史,以上等黄豆、优质水源经18道工艺精制而成,腐皮薄如蝉衣,油润光亮,软而韧,拉力大,落水不糊,被誉为“金衣”。入撰清香味美,柔滑可口,是制作多种素食名菜的高档原料,也是于炸响铃专用主料,食时辅以甜面酱、花椒盐和葱白,其味更佳。

油焖春笋

油焖春笋是一道杭州的传统风味菜。它选用清明前后出土的嫩春笋,以重油、重糖烹制而成,色泽红亮,鲜嫩爽口,鲜咸而带甜味,令人久食不厌。竹笋是浙江的一大特产,特别是浙西山区一带,竹林似海,春夏之交盛产春笋,夏秋时节鞭笋上市,十月以后冬笋大量涌现,故有“四时不乏笋味”的称誉,竹笋也就成饮食烹调中的一个重要原料,真可谓“无日不笋,无食不笋”。


发表于2013-02-19

山东

鲁菜,也称山东菜系,是我国四大菜系之首。早在春秋时期已久负盛名,是北方菜的代表。元朝时鲁菜始入宫廷,成为御膳的主体。其特点是色形讲究、醇厚不腻,清香鲜美,酥脆质嫩。代表菜为糖醋黄河鲤鱼。其特色为黄鱼呈琥珀色,外焦里嫩,甜酸咸香四味俱佳。


发表于2013-02-19

山东

鲁菜,也称山东菜系,是我国四大菜系之首。早在春秋时期已久负盛名,是北方菜的代表。元朝时鲁菜始入宫廷,成为御膳的主体。其特点是色形讲究、醇厚不腻,清香鲜美,酥脆质嫩。代表菜为糖醋黄河鲤鱼。其特色为黄鱼呈琥珀色,外焦里嫩,甜酸咸香四味俱佳。


发表于2013-02-19

【代表美食】

春卷

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,成长条形,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。馅心可荤可素,可咸可甜。品种有韭黄肉丝春卷、荠菜春卷、豆沙春卷等。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。春盘始于晋代,初名五辛盘。五辛盘中盛有五种辛荤的蔬菜,如小蒜、大蒜、韭、芸薹、胡荽等,是供人们在春日食用后发五脏之气用的。唐时,春盘的内容有了变化,春盘的内容更趋精美。元代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》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。类似记载,明代食谱《易牙遗意》中也有。到了清代,已出现春卷的名称。制作春卷,一般要经过制皮、调馅、包馅、炸制4道工序。

德州扒鸡

山东历史传统名吃——五香脱骨扒鸡,最早创产于禹城,因其工艺独特、用料考究、肉烂脱骨、营养丰富等特点而远近闻名。据传乾隆年间就盛传全国,被列为山东贡品之一。1919年载入《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》,列为《中国名菜谱》145中名菜之首,并有“脱骨扒鸡、宗法禹城”的记载。

据《禹城县志》记载,制作扒鸡最早的禹城城北北月牙湾村民王明奎,其祖辈皆宜煮鸡为生,他家把杀好的鸡将两腿交叉别入膛内,把两翅膀从鸡脖的刀口插入,让翅尖从嘴的两侧伸出,然后放上常用的佐料,曰“扒鸡”。后来,为招揽生意,他请一名老中医开了丁香、桂皮、花椒、大料、小茴香等5味调味品,煮出的扒鸡,大开胃口,那时叫作“五香扒鸡”。王明奎18岁那年(清光绪十七年,即公元1891年)秋季的一天傍晚,他把20多只鸡煮在锅里,灶中多加劈柴,燃起火就去歇息,由于劳累,醒来时天已大亮,炖时大过,锅里的鸡塌了下去,一提鸡腿,骨肉分离。他哭笑不得,只好用铁笊篱小心地把鸡捞到篮子里提到县城去卖,并将煮烂的鸡取名叫“五香脱骨扒鸡”。在县衙门口叫喊了几声后,“脱骨”二字便引起众人注意,霎时间招来了许多食客。从此,他家煮鸡都长时间炖煮,直至脱骨,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。因此,禹城五香脱骨扒鸡便名声大振,南北驰名。于次年初(1892年)在德州办起了以经营脱骨扒鸡为主的小饭庄,从此,禹城五香脱骨扒鸡便传入德州。另外,王明奎有个儿子叫王吉三,爷俩凭着一手高超的技术,先后在禹城火车站、德州、济南、沾化、利津等地开设了扒鸡铺,禹城五香脱骨扒鸡的名声也越来越大。

武城旋饼

旋饼是山东武城传统名点。相传崇祯17年春,李自成攻打北京,路经武城,闻香下马,带领身边随从径入小小的馅饼棚,饱餐之余,兴致勃勃地看了馅饼师傅的旋转技艺,说“你闪持着馅饼牌子,看这做法岂不是旋饼吗?”于是,武城旋饼因此而得名。 武城旋饼选料精良,面要上等,肉要瘦肉,其制作更加讲究,和面要根据四季温度的不同掌握软硬,并反复揉捏,馅有猪肉的、羊肉的、牛肉的,也有鸡蛋的,厚如指,大如盘,色泽褐油亮,外皮油酥焦脆,内馅松软香嫩,肥而不腻,清香可口,愈吃愈香,回味无穷。


发表于2013-02-19

新疆

新疆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,在祖国的西北,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,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,其中沙漠和戈壁占新疆总面积的40%以上。这里干旱少雨,温差大,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。绿洲面积占新疆总面积的4%以上。在这种自然地理环境,形成了蔬菜的品种少,数量少的现象,所以新疆形成了以牛,羊肉为主的饮食文化。

在历史上,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很少吃蔬菜,因而菜肴也较少。在2000年前从汉朝嫁到乌孙国(今伊犁一带)的乌孙公主在一首诗中写道:“以肉为食兮酪为浆。”


上一页|1|2|3|下一页
/3页